于指导最被忽视的一点(图)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拜赛程调整所赐,津门虎队获得了一个更长的“缓冲期”,可以彻底放松连续作战之下的疲惫之躯;拜客场逼平上海海港队所赐,压在球队头上长达几个月的“低气压”也终于得以缓解……当然,对于津门虎自己来说,这场拼至弹尽粮绝的平局,与本赛季“双杀”成都蓉城队一样,并不是为了向外界证明什么,而是要证明球队在面对所谓豪门球队时的表现能够有所提升,能够与之抗衡。这也是津门虎队本赛季的目标之一,或者更干脆一点说,是主教练于根伟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
外界评价于根伟时,敬业、无私、号召力、亲和力、旗帜作用,甚至是慧眼独具的选援能力,都成为其鲜明的标签,但他的战术能力却总是被忽视,有的时候还会被视为短板,曾几何时,于根伟面临的最大压力并不是外域强加的舆论风暴,而是本地球迷对其4141战术的质疑。但实际上,只要仔细复盘津门虎队这几个赛季的表现,就能发现这支球队在战术层面上的不断提升和追求。特别是最近两个赛季,当球队不用再为保级发愁,当外援构成逐步成熟之后,这样的提升与追求也变得愈发清晰。最近几轮,当外界执着于津门虎队该如何应对9天3赛的魔鬼赛程,会不会选择人员的轮换时,却忽视了球队在阵型上的“轮换”——尽管依旧保持着352的基本阵型,具体的人员站位和战术执行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无论是主场对阵大连英博队时的“左重右轻”,还是客场对阵上海海港队时的快速反击,都是之前罕见的“新内容”。
相比于很多教练的“一招鲜”,于根伟是少见的“杂学派”,并不会拘泥于某一种阵型和战术风格,从接手之初的541,到后面的4231,再到饱受争议的4141,再到本赛季的442、352,最近几轮更是开始尝试在一场比赛中切换多种阵型,连同为本土教练代表的邵佳一都不得不感叹,“于指导的这种变化我不敢尝试”。与阵型不断切换同时进行的还有对球员的改造,主客场对阵上海海港队,谢维军截然不同的表现恰恰印证了他在中后卫位置上的逐步适应和提高。过去总有人调侃,于指导有某某的“说明书”,这背后与其说是淮北为枳的足球版,不如说是于根伟对于球员特点的深度开发。
津门虎队为何能用1亿元左右的预算一直保持排名在中超中上游?各种答案中一定不能忽视主教练的执教能力。 记者 滕达
